韩秋惠 正在读

【许诺小书箱】

《家庭教育》3-4岁第五章 怎么说孩子才愿听,怎么听孩子才愿说?

想要孩子最大可能地改变他们不被接纳的行为,爸爸妈妈发出的“我—信息”要包含这三个要素:

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的感受、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简而言之是,行为、感受、影响。让一个人在一段关系中展示出他的内心感受,这需要勇气和内心的安全感才能做到。要发出“我—信息”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它带来的回报值得我们去尝试。

一、放下家长的权威

1.家长权威的来源:高大、强壮、博学、有能力、控制着一切物质资源。

2.家长权威的局限性: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不再迫切地渴望那些针对幼儿的奖励,他们对惩罚的威胁也有了免疫力。

3.家长权威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权力常常会激发叛逆行为,叛逆的孩子很少会为了家长的需求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二、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接纳感受,积极倾听

——当孩子的一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拥有”了一个问题。

1.全神贯注地倾听,而不是心不在焉

2.说出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其感受

3.以关心的态度、简单的话语回应孩子

4.用想象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进行逻辑上的分析

三、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接纳感受,限制行为

1.描述问题,而不是抱怨孩子的行为

2.提示,而不是谴责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

四、当爸爸妈妈有情绪和需求时——多说“我—信息”,少用“你—信息”

 

金句摘录:

1.孩子首先希望确认我们了解他的感受,我们对他的想法有多重视。

2.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

3.爸爸妈妈想要给孩子有效的教育,通过权威的压迫并非长久之计,渗透平等的、和风细雨式的影响才是上上策。

4.想要实现孩子心智、情绪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营造相互尊重的气氛,在尊重的基调里,孩子的需求和成人的需求才得以共同满足。

5.心不在焉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到气馁。

6.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接纳他们的感受,积极倾听他们,才会深入孩子的内心,恰到好处地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7.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8.大人描述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就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了。

9.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10.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变得梗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

11.语言沟通是表达对某个事件地感受、需求和请求,而不是指责和评判。

12.语言表达是一种能力,语言沟通更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学习。父母一句话,可以托起一个孩子,也可以压倒一个孩子。

13.如果可以在3-4岁萌芽期,给孩子树立一个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人沟通的良好榜样,无论是在有限的童年期、叛逆的青春期,还是漫长的成年期,这种有效的沟通模式都将让孩子受益无穷。

14.大多数人在难过或受到伤害时,都不想听大道理、各种建议、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们感觉更差。过分同情也会让自己觉得太可怜,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可能就是别人否定我们的感受。

15.当被负面情绪笼罩时,我们需要有人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们内心的伤痛,有机会说说自己的困扰,如此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同理,这个过程对孩子也同样适用。

16.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才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0B626D8B-D090-486B-B59E-BB1EFBA73205.jpeg



相关阅读

  • 《家庭教育小学二年级》第四章 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 读书方法指导

  • 《家庭教育3-4岁》第六章 如何与孩子同阅读,共悦读?

  • 《家庭教育》1-3岁第四章

  • 《家庭教育小学三年级》第三章与孩子平等的互相欣赏

  •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