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墨 正在读

【许诺小书箱】

《家庭教育小学四年级》第二章从“好玩”“任务”到“有用”——四年级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兴趣 能维持孩子良好的学习状态 但是进入小学中年级以后 孩子的学习应该逐步从幼儿阶段的趣味导向和小学第一年级的任务导向过渡到中高年级的有用导向上 儿童的兴趣培养也要从感官的刺激层面过渡到成就感体验层面 。
       一、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没兴趣 ,不主动?——影响四年级孩子学习兴趣的因素。 
        孩子到了四年级 ,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不喜欢 ,我不愿意 ,没有意思 。面对这种情况, 该怎么办呢? 既不能不学, 又不能逼着学 ,这让不少父母感到纠结。 貌似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 但根本上却不是兴趣的问题, 兴趣和学习的关系涉及的本质应该是儿童学习动机的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
        (一)影响四年级孩子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是孩子的学业难度增加 ,学习任务繁重 。在小学低年级相对比较轻松的学习内容 ,到了小学中年级就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去解决。 原本听懂就能做出来的练习 ,现在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也就是说。 孩子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大, 压力就会随之而来。 学习上的挑战和孩子因面临的困难所产生的压力, 看起来似乎是孩子因为缺少了兴趣而不主动学习 ,基本质是学习的难度和任务的繁重 。
        二是孩子的兴趣不稳定, 且容易波动。 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因为某种原因,对学习产生的好感觉。比如 某天被老师表扬了 ,学习某个科目兴趣就浓厚了 ,也可能某次考试没考好 ,兴趣就下降了 ,这就是兴趣的波动性 ,是随着各种内外的因素而变化的。 
        幼儿阶段 ,我们是用好玩来谈教育。 幼小衔接时 ,孩子的学习从原始的兴趣逐步过渡到兴趣加任务的双驱动模式 。进入小学, 孩子慢慢明白, 不管喜不喜欢 ,有没有兴趣,和学习相关的很多工作就是一个任务 ,如放学后的作业任务 ,解决问题的任务等等 。所以说学习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渴望状态, 还是一种外在的要求与任务 。
        三是学习习惯不好 。兴趣成为回避压力的借口 。习惯的养成不是基于喜不喜欢 ,而是应不应该 。就像我们刷牙一样 ,总不能心情不好就不刷牙 。讲卫生是一种习惯 ,心情好不好 ,有没有兴趣等 ,都不能与应不应该做的任务联系在一起 。
    (二)让孩子明确学习的任务感:没有兴趣也是需要学习的。
        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什么是学习? 什么是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和孩子交谈时 要做到心平气和 , 要让孩子明白 ,即使没有学习兴趣或情绪不好的时候, 也应该学习 ,学习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
        (三)兴趣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养成好习惯 进而发展为兴趣 。比如阅读,很多孩子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 ,还不能每天去主动读书, 怎么办 ?假想一下, 如果我们把电视 、电脑 、iPad 、图书都放在孩子面前 ,在不设定任何原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情况下, 一般人可能都会选择看电视或者打游戏 ,很少有人会自愿选择读书 。因为前者更自在轻松一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孩子的兴趣 ,那么一定要先把电视 、手机和iPad这些电子产品管理好, 再通过管理时间 ,让孩子把时间集中在获益更多的事情上 。
        二、用什么样的目标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
        孩子学习的持久动力到底来自哪里? 本能的兴趣不能保证让孩子喜欢上所有学习的内容 ,那么我们一定会想给孩子定个目标 。
        ——没有切身体验的遥远目标是激发不起孩子学习动力的 。只有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 才能切实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 幼儿阶段以兴趣为主的学习。进入小学后,慢慢过渡到以任务为主导的学习。 如果没有养成任务感或者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孩子还将停留在对学习兴趣的追寻上, 学习中的困难会越来越明显 。
        小学低年级是兴趣加任务的模式,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逐步过渡到任务加有用的模式 。任务就是说无论你喜不喜欢 都要去完成 。有用指的是兴趣不再是那种本能的好奇和探索 ,而是经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后所获得的成就感 。
        ——继续坚持任务意识的养成和完成任务能力的培养。 任务+有用模式,是指小学中高年级的家长要持续关注对孩子任务意识的养成, 继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坚持各种知识的积累 。
        ——让孩子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起来 。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不仅对孩子的成就感和兴趣有帮助。 更有利于孩子增加社会经验 ,为学习创造生活和经验基础 。
       三、四年级孩子学习动机的维持 
        很多父母在同孩子的交往中, 不知不觉就进入用物质奖励孩子和孩子谈条件的逻辑, 想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但是其效果并不尽人意。
        ——成就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奖励 。物质奖励容易使孩子偏离学习的本质, 任务完成了, 奖励没有啦 ,往往热情就消退了 。而在学习过程中 ,由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一种心理体验和享受,则是对孩子最长久的兴趣的维持 。
        ——关注突破的过程 能维持孩子的学习动力 。从小引导孩子关注事件的过程 而非结果更重要。  如在考试结束时 不应该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说个不停 ,更重要的是跟孩子一起分析, 分数是怎样得来的 ,是因为粗心 ,还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 ,或者是解题思路不对,分析成绩的真正原因 才是父母引导孩子成长的关键 。


相关阅读

  • 《家庭教育4-5岁》第六章 孩子都是“艺术家”

  • 《家庭教育1-3岁》第三章 开发幼儿认知,养成聪明小宝贝

  • 《土耳其寻宝记》2

  • 《千万不要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的纺织厂工人》-你绝对不想从事这份折磨人的工作

  • 孩子很喜欢

  •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