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墨 正在读
【许诺小书箱】
《家庭教育小学四年级》第六章为什么孩子把父母得话当耳旁等?——父母威信的塑造
谁在孩子的年龄增长, 他们不再把父母当成唯一正确的权威看待, 他们对父母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 能够更为全面的看待父母, 甚至对父母的不足可以提出中肯的指责与批评 。 这让父母感到担心和害怕, 一是担心孩子开始反抗 ,就会不服从管教,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二是担心自己的不足被孩子过多的研究, 而自己又无法改变, 孩子会越来越看不起自己, 从而失去教育孩子的权威性 。 一、营造爱意满满的家庭氛围—— 彼此相爱的父母有威信。 ——夫妻关系的经营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智慧 。如果孩子感到爸爸妈妈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不是很顺畅 ,那么爸爸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因为父母最初在孩子心中都是万能的、强大的,是孩子的保护神 。当孩子发现父母也有处理不好的事情时 ,他们的崇敬之情就可能会减弱, 会让孩子对父母的权威产生质疑 ,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得不偿失 。 ——夫妻恩爱。 家庭才能和谐 ,孩子才能感到安宁 。如果让孩子生活在不安宁的家庭中 ,他们通常会有两种行为取向 。一是退缩行为,自我封闭 ,以不变应万变 。二是攻击行为,主动出击, 希望自己能掌控周围的事物 。作为父母, 我们要意识到夫妻的恩爱是孩子心里状态的生成器 ,稳定的家庭关系塑造孩子的力量远比某些教育方式更强烈 。恩爱的夫妻,教育孩子才有威信 。 ——用家庭仪式让孩子感到父母是恩爱的 。我们可以尝试发展自己家庭和夫妻间表达爱的仪式, 这样的仪式可以让孩子感到父母间的相爱。 比如说出门的时候给对方一个拥抱, 回来后主动关心一下对方, 问问孩子:你妈妈呢?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仪式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稳固和温馨 。 ——让孩子明确父母之间爱的表达方式 。有些夫妻在孩子也不好意思表达爱 也不喜欢秀恩爱 我们可以向孩子解释爱爸爸和孩子谈话时 可以告诉他妈妈是多么爱他 妈妈又是多么关心爸爸 这种表达对孩子的正确感受和理解父母的情感也是大有好处的 。 ——和孩子讨论父母间的具体问题 。要让孩子懂得父母彼此独特的价值观, 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参与到父母之间的讨论交流中 。特别是孩子到了四年级 ,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提高到一定的程度, 可以理性的考虑琢磨身边的事情了 。所以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深入了解父母的想法, 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在具体问题讨论中释放心中的压力和困惑 。 二、我爱你, 但是这个不可以——尊重规则的父母有威信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经典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幕 :孙悟空要去寻找白骨精或者去化缘的时候, 他会给师徒几个画一个小圈子 ,告诉他们不能出去 ,否则就危险了 。大家都知道这里最不安分的是猪八戒, 一是嘴里哼哼唧唧的抱怨被限制 。二是看到白骨精变成了小娘子 ,经不住诱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同时住着这几个石头。 八戒就像个永远没长大的孩子一样 ,总是要去突破规则。 沙僧则是规规矩矩守规则的 。这几种状态同时在孩子的心中起作用 。所以他们常常有意识的去尝试突破规则 ,主要是看爸爸妈妈所设定的规则是不是稳定的、 坚决的 ,如果是稳定而坚决的 ,那么孩子就会对这样的规则表示尊崇。 《论语》中说 :不重则不威 。孩子是会尊重遵守规则的人的, 是执行规则的强者 。因为尊重孩子会把他的话当回事儿 。会从中察觉到安全感, 父母的威信来自于对规则的设定和执行。 另外 ,尊重规则并不是维持僵化的东西 ,而是要随着年龄的增长 ,情境的变化和孩子做一些讨论, 及时调整 不合时宜的规则 。树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 促进孩子成长, 规则不能变成父母随心所欲或者肆意宣泄情绪的工具 。 说到做到, 规则只有执行才有意义。 规则的意义不在制定, 而在执行 。父母的威信不是同孩子定了多少规矩, 而是执行了多少规矩 。很多父母反馈, 即使和孩子说了要求了都没有用 ,孩子不听 ,究其原因 ,不是没有规则 ,而是很少坚持规则 。 父母要做好遵守规则的榜样 。比如说吃饭不能看电视这个问题, 既然父母说了吃饭看见是对身体不好, 为了孩子的身体不能这么做, 那么作为家长也需要身体力行 。我们要求孩子不能玩儿手机 ,那么家长也要把手机放下, 作为家长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 三、他爸爸总是和我不一致怎么办。—— 和而不同的父母有威信 ——父母两个人不会有真正的一致, 真正的一致是理想的状态 。需要父母一致的教育观念, 是幼儿阶段的孩子。 孩子在那个阶段缺少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 不能从父母的争论中找到正确的出路, 还会因为父母的争论而紧张。 等到了十岁以后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对于一些事情可以有不同意见, 最好还要创造不一致 。从而丰富孩子的认知 ,让孩子学会和不同意见的人相处, 学会讨论, 学会自主选择 。 ——影响孩子的不是不一致的结果 而是过程。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父母不一致的结果, 而是父母观念不一致的过程中, 他们是如何处理这样的不一致的 ,这对孩子的心理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都是重要的。 有教育家认为 ,经过父母争论定下来的规则 ,孩子是不会遵守的。 因为在争论的过程中。 孩子看到了父母对某个问题的认识 ,争论所带来的最终结果不是谁的道理更强 ,而更多的是谁的声音更大 ,谁的情绪更强烈 ,最终的一致不是理性的, 而更多是情绪性的 。因此家长的论要讲究方法 。一是不当孩子的面儿争论。 二是心平气和的对孩子说出各种利弊, 由孩子自己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 一是要弄清问题的归属 ,也就是说问题是孩子的还是父母的 。如果说是父母的问题, 两个人在观念上存在分歧。 可以私下里把问题说清楚, 然后再同孩子共同讨论 。如果不是父母的问题, 那也需要和孩子讨论 ,父母只是作为问题的分析者 ,为孩子提供参考, 让孩子去做决定 。 二是夫妻双方要有机会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让孩子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父母可能在观念上有不一致的地方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有一个机制, 通过某个机制, 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观点清楚的表达, 表述完整。在家里 ,不能哪个人声音高就听哪个的 。四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我们一定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 ,让孩子知道问题的真正解决取决于他们的主动性, 取决于他的选择, 这是父母应该努力的方向 。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