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秋惠 正在读

【许诺小书箱】

《家庭教育小学四年级》第三章 为什么孩子没有以前“自觉”了?——习惯再养成,行为再规范

333090B1-FD1B-4BE7-90A6-1B0C9A1983B5.jpeg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方式相较于幼儿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要在学校养成参与集体课堂学习的习惯,在课后逐步养成预习、复习、作业、检查等学习习惯。

一、为什么孩子的习惯越来越不好?

        他们原来会很安静地去做一些事情,而且效率很高,现在去越做越慢,效率越来越低,甚至有时候还会偷偷摸摸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 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的渴望都在觉醒。

    ——孩子行为习惯的变化不容易被察觉的原因,主要是此时的孩子有长大的迹象,也开始慢慢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时候不一定说出来或通过情绪反应出来,而是会体现在一些细微的行为上。很多家长如果不留意,就会错过这个最重要的习惯调整和再养成的时机。

  2. 任务越来越重,孩子原有的计划被破坏。

    ——很多孩子到了四年级作业量会被家庭和学校不断加码,孩子慢慢发现玩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就想到没有时间去玩,还不如边做边玩。

    ——家长在给孩子安排计划和作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破坏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3. 让孩子参与到自己事情的规划中。

    ——从原本专门为孩子安排时间做事到孩子参与安排自己的事情,让孩子真正参与到自我时间的管理与任务的规划中。

  4. 对孩子的规划要全面,不能只盯着学习。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游戏、休息、玩耍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对玩耍的渴望,对他的成长也很有意义。

    ——规划需要把孩子必须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结合起来,将二者呈现在孩子面前,然后和孩子去做讨论。


BA41D005-2F04-443B-9D26-E470CB71F0DB.jpeg

 

二、参与式计划促进孩子自主习惯的养成。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为什么要计划计划啊?总是赶不上变化。而我们要说的是,正是因为有变化,才更需要计划。

  1. 计划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必然通道。

    ——习惯的养成,要通过一定的规律循环和重复才能慢慢定型。

    ——因为孩子参予的机会少,他们对学校的不良情绪也常常来自这统一的、没有参予、没有个性化的安排。

    ——家庭的计划和学校集体的计划不同,它属于个性化的安排方案。

    ——只有通过按部就班地、重复的、有强化作用的计划安排才能够慢慢地养成孩子的一种习惯。

  2. 计划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避免孩子为了父母而成长。

    ——四年级的孩子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参与式的计划,避免了可能的亲子关系冲突。

    ——我自己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如何去控制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应该培养的能力。

  3. 让孩子明白,计划是自由的必由之路。

    ——不要和孩子们闷着葫芦摇,需要干什么,不需要干什么,都要和孩子一起讨论,要把一些道理同孩子讲清楚。

    ——计划是需要和自由的一种平衡,就是在必须要做的事和孩子渴望做的事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通过一些道理,让孩子明白作为学生该做的事情要去完成受教育是成长的,必须是主要任务,其他想做的事情在课余时间适当安排。

    ——让孩子明确计划并不是用来框住我们的,而是用来保证我们自由的,同时又是让我们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工具或方法。

  4. 参与式计划是和孩子讨论的结果。

    ——与孩子沟通是参与是计划的关键,沟通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理念。

  5. 计划最需要的是坚决执行。

    (1)诱惑

    ——当理性的光辉,慢慢退却,孩子需要拨开重重诱惑,坐下来按照计划一件事一件事去做,这并不容易。

    ——这时其实是在考验父母对计划的认识,父母的耐心以及父母的坚持力。

    (2)情绪

    ——心情不好就不想做,情绪兴奋了又定不下心来做,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孩子的情绪实质上更多是针对自己,家长坚韧的力量能够协助孩子坚持,同时要鼓励孩子在平复情绪、与情绪共舞中了解自己、超越自己。

  6. 计划是可以改变的。

    ——当一个计划制定完以后,可以给他一个协调或者改变它的周期。

    ——计划的改变应该基于具体事情的改变,如进入复习阶段,或者小长假,这个时候不比平时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可以提前和孩子沟通交流,改变原来的计划,集中精力完成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


3AA432D1-F047-47B9-B164-5DD4692E03C7.jpeg

三、预习、复习习惯的再强化。

       父母应该成为一个孩子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不能仅仅是孩子身旁的指责者、抱怨者,我们要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拉拉队,坚实的智慧指导者。

——专注力不够的原因是有时候一堂课听不懂或听不进去,这是个恶性循环,听不进去就更听不懂,听不懂就更不愿意听了。

  1. 信任问题:我们的帮助常常建立在消极情绪的基础上。

    ——孩子觉得学习中的好多题目,父母可能也搞不懂,询问父母不会有什么结果。

    ——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脾气比较急躁,不会辅导孩子,孩子询问的内容,父母不能耐心地和他讨论,时间一长,孩子就害怕与父母对话。

  2. 理解问题,对孩子问题真正的梳理。

    ——因为在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却放手了,其结果就是:虽然表面问题不大,实际上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是不管成绩的进步退步,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进步。

  3. 尊重注意力规律,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上课容易走神的话,家人可以要求孩子前一天把第二天的课堂知识预习一遍。

    ——若要孩子每节课都全神贯注,这不符合孩子的注意力规律,一堂课接着一堂课孩子很容易出现疲劳,从而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

    ——预习可以让孩子在课上不至于过分紧张,不至于每一分每一秒都紧跟老师,即使走神了,还是可以跟得上老师的讲解。

    ——有些时候孩子的集中点不在老师要求的知识学习上,而是集中在他感兴趣的点上。

    ——通过预习,上课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同时还能增强孩子上课的成就感。

  4. 加强复习,弥补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之间的落差。

    ——除了预习,还要多做一些复习,不管上课有没有听懂,每天也要有意识地把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再回顾一下。

    ——家长可以利用暑假,帮助孩子把四年级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总复习,不要纠结于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要针对孩子的成绩进行有目的的总结,查漏补缺。

    ——一堂课下来,有学有余力,有的仍很吃力。

    ——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假期帮助孩子弥补集体学习中,对个体照顾的不足。

  如果孩子以往的习惯出现松动,父母不要紧张。这是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必经之路,也是孩子再一次成长的信号,是孩子获得新发展的起点。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帮助孩子面对新的挑战,获得新的成长。

EB98C7DC-2698-4DBD-94F0-4518A3DAF454.jpeg


相关阅读

  • 《家庭教育小学四年级》第三章 为什么孩子没有以前“自觉”了?——学习计划的制定

  • 《家庭教育》5-6岁 第七章 艺术素养的启蒙

  • 《家庭教育小学二年级》第八章保护孩子兴趣的嫩芽

  • 《成为你自己》第四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芭蕾小公主

  •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