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秋惠 正在读

【许诺小书箱】

《家庭教育小学四年级》第四章 我要与众不同——四年级孩子的自我认知与群体定位

       我们对小学生的关心,不仅要鼓励、还要帮助他们面对困难、挑战突破,从而形成对自我的把控。

       这个阶段的孩子,为了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常常会耗费很多精力,他们会对自己和别人有较为清晰的评价,也会通过别人的反馈,确定自己的存在感。这个时候,有些孩子开始变得更为好动,或者具有攻击性,有些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安静,孩子们之间的个性特点越发明显。

        同时,被媒体不断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让很多父母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或者被欺负别人。面对这些现象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重点。

一、我是好人——自我认知。

       进入四年级以后,孩子身上的这种矛盾,已经开始慢慢萌芽了,虽然没有青春期表现得那么强烈,但是他的语言或行为已经露出了矛盾性。

       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理想状态充满期待,这是学校教育使然,孩子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理想社会理想人格理想状态都有很大期望,内心深处一直希望能够实现这种理想。

        他们在家里面表现得飞扬跋扈,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却彬彬有礼。

         那么四年级孩子的特点有哪些呢?

  1. 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确定自我的概念。

    ——即使我们不把他和别人比,他都会主动把自己拿来和别人比,如果父母再把他与别人比,就会让孩子感到心情沉重,自尊心受挫。

    ——如果我们一会再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会反过来讲话。

  2. 困难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不胜任感和退缩感

    ——孩子的学习难度加大,所学科目也越来越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孩子会勤奋学习,但如果不能马上看到努力的结果 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感。

  3. 自身状态和对自我判断的矛盾。

    ——孩子产生矛盾的心理,是因为孩子对自我的判断可以分成,与自我有关的和与学业有关的两个方面。

    ——处于矛盾中的孩子,性情很不稳定,我们常会感到孩子的喜怒无常。

  4. “我是个好人,我要做好人”

    ——孩子到了这个阶段特别想做个好人,最起码从理想的角度看,自己是个好人,比如要有同情心、善良的品质、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等。

    ——当孩子在家庭中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反观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成了孩子表现欠佳的直接诱因。


下面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1. 给孩子更多的积极评价和全面评价。

    ——孩子特别在意别人是怎样评价他的,他开始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就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全面的评价和肯定。

    ——那些让孩子感到无能为力的话语,会让他们产生深深地自卑感,因为孩子觉得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2. 帮助孩子突破困境,也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效。

    ——自信不是相信别人能帮助自己,而是相信自己能行,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所取得的成效,会更有信心,面对新的问题也才会对自己有积极的定位。

    ——家长不能只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协助孩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难题,获得自信。

  3. 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让雄心壮志变得越来越可行。

    ——把某个理想的目标分解为一个近期可以实施的事情,从而让孩子的雄心壮志变得切实可行。



小贴士:

      只想不做,这是轻松的。因为这样可以证明不是自己没能力,只是自己不想做,或者只是自己的机遇不好。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让孩子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成功,这是孩子一生自信的来源,而不是一直被我们保护着,看起来顺利的发展。


二、我想一起玩——孩子被排挤怎么办?

       孩子到了四年级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已经不再那么简单,他们之间开始,但有一些竞争和排挤,甚至是排斥和暴力行为。

        小贴士:

        作为家长,怎样判断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呢?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个阶段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出现情绪不稳定,常向家长或者宠物发无名火,甚至出现逃学的行为,或者回家做作业,经常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做事情不够专心等,那么这时,我们就应该主动去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1. 每个人都很在乎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重视同伴关系。

    ——因为孩子太敏感,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群体中,再加上这种敏感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小伙伴的评价。

  2. 被排挤的孩子的两个典型特征。

    一是处于弱势地位,二是情绪不稳定。

    (1)身体、心理和学业上处于弱势的孩子。

    ——比较内敛的、敏感的孩子自我认定也比较弱,这样自卑的孩子,在人群中很快就会被捕捉到,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学业上处于困难阶段的孩子,如果在学校没有其他被认同的一技之长,那么他也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

    (2)情绪不稳定、不好相处,没人愿意交往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变得性格孤僻或者在学校中拉一帮人挑战规则,反抗权威,到处惹是生非,从而获得存在感。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被排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1. 要明确地保护孩子,不要把弱势的孩子推出去,甚至冷落他们。

    ——如此,孩子会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越来越重,很容易产生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的感觉。

  2. 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伤害不可以容忍,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鼓励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告诉这些人,你不能接受被这样对待。

    ——一句俗话还有道理“柿子拣软的捏”。如果对方越来越过分,或者是某种策略,并不能让对方退缩或觉得无趣,我们就要找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3. 要注意从源头上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

    ——让孩子在某个方面获得成就感,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这样孩子就能在自我评价上增分不少,不至于全面否定自己,否则孩子会连自己都不喜欢,深深的自卑会压垮孩子。

  4. 要注意那些不会与人相处的孩子,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保护自己。

    ——向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或者教育工作者请教,及时发现孩子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帮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如学会体察情绪,控制情绪,表达情绪和宣泄情绪。


三、孩子行为的尺度——孩子对别人使用暴力怎么办?

       施暴者本身也是受害者,他们的行为是教育不当导致的,这种孩子是家庭不良氛围的受害者,是媒宣扬内容的受害者,也是错误教育的受害者。

  1. 没有得到恰当的爱的孩子会有问题行为。

  2. 得不到任何的孩子会出现暴力倾向。

  3. 媒体和身边的暴力,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模仿。

对于这些有问题的孩子,家长该怎样做呢?

  1. 爱护我们的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 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

    ——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强化孩子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并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导孩子让孩子心理对这种社会强制力量有所畏惧,这也是约束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

  3.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解决问题。

    ——学会表达情绪,首先要引导孩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多阅读是很好的方法。广泛的阅读,能增大孩子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反之,如果对别人的情感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很可能把别人玩笑都看成是对自己的伤害。

  4. 让孩子承担因自己的冲动行为带来的后果。

    ——如果是幼儿,也应该带着孩子去陪礼道歉,而不能只是父母去处理就行了,这不是教育行为,而是息事宁人的做法。



相关阅读

  • 《家庭教育》5-6岁 第三章 呵护孩子的专注力

  • 《家庭教育》1-3岁四个月打卡第11天-第一章健康养护

  • 恰佩克童话(5-4章)

  • 丁丁在美洲

  •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