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认为父母不可取的八种威信模式
马卡连柯对父母的错误“威信”做了透彻的分析。
1.高压的“威信”。父母严而无教,时常恐吓、训斥孩子,甚至像“刚愎自用的人那样残酷的对待孩子”,动辄施以暴力实施棍棒教育。例如鞋匠堪地宾在他儿子来加淘气的时候,总是送他一份“白桦树皮鞭子”的礼物,幻想以此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2.疏远“威信”。父母从不主动接近孩子,总是力图使自己离你孩子远一点。譬如,把孩子交给祖母或交给保姆照应而撒手不管,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兴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兴趣和个性特点。孩子对父母敬而远之,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宠爱的“威信”。父母对子女淘气任性和脾气乖张姑息迁就,不给子女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对子女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子女任性妄为,养成执拗性格。马卡连柯认为这是最危险的虚伪“威信”之一。
4.虚荣的“威信”。父母视自己的言语为法律条令,话一说出口,你就得绝对听从,即使是说错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也要迫使子女照章执行。
5.摆架子的“威信”。父母好为人师,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总以为比别人高明,不虚心接受子女以及他人的正确意见。
6.炫耀的“威信”。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津津乐道荣耀的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喜欢把自己吹捧成为“最有功勋、最为重要”的人物,不向孩子提出奋斗的目标。
7.说教的“威信”。父母无视孩子是否愿意听,也不管是否恰当的任何场合下,总是海阔天空、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
8.诱惑的“威信”。获得这种威信的父母,总是用爱抚和各种各样的奖赏,来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来收买孩子的心。马卡连柯指出,这种威信只能使孩子趋于道德上的腐化。
马卡连柯认为,上述种种不正确的威信,是与父母真正的威信格格不入的,一些父母为寻求这些威信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不恰当的,是不可取的。这些“威信”对教育孩子更多的是起反面作用,不发挥正向作用。即使发挥点作用,也是很有限和短暂的,因此应当加以摒弃。
——余云珠:《马卡连柯父母威信理论的构成及启示》,载《教育评论》2006年第05期